
经过近年来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静安区初步形成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促进了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通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形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而且达到了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一些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微观社会管理职能,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例如,静安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900多名,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为刑释解教人员解决落户、就业、子女就读等困难,每年财政投入40万元左右,既降低了工作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静安人口结构多元化的特点,要求政府的服务对象从居民想到市民,从市民想到公民,不能只看户籍,还要考虑在静安工作、消费的人群。近年来,社会组织在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青风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以“全年无休”的形式为老人提供“十助”服务,成为老年人的“幸福社”、“福祉社”;又如,白领驿家积极构建贴近白领生活的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目前,在静安区经注册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共416家,其中社会团体13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80家,每万人拥有数为17.3个。同时,社会组织通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现有5A级社会组织5家、4A级12家、3A级15家,获A级的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同时涌现出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区帮教协会、洪智城市小区管理中心、南西金钥匙社区服务业发展中心等一批品牌社会组织。2009年,市民政局按照“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直接面向社会组织推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和创投工作,两年来,全区共有5家社会组织参与了10个项目的公益招投标工作,涉及资金200.68万元;有34家社会组织参与了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有9个项目中标,涉及资金140.61万元。其中,2011年区社会组织参加上海市公益招投标、公益创投项目,中标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