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总述
大记事
第一篇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章中央对上海市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基数包干上缴
第二节分税制
第三节所得税分享改革
第四节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
第二章市对区县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基数包干上缴
第二节分税制
第三节市与区县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第五节市和区县财力调整
第六节财政转移支付
第七节开发区财政政策及管理
第三章地方财政平衡
第一节分税制前地方财政平衡
第二节分税制后地方财政平衡
第二篇财政收入
第一章税收收入
第一节流转税类收入
第二节所得税类收入
第三节财产行为税类收入
第四节特定目的税类收入
第五节农业税类收入
第二章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及罚没收入
第一节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第二节罚没收入
第三章专款、专项及其他收入
第一节排污费收入
第二节教育费附加收入
第三节水资源费收入
第四节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
第五节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与预算调节基金收入
第六节以港养港收入
第七节其他收入
第四章国有企业收入
第一节上缴利润
第二节计划亏损补贴
第三节国有企业其他收入
第五章基金预算收入
第一节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第二节文教部门基金收入
第三节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
第三篇财政支出
第一章经济建设支出
第一节基本建设支出
第二节工交商事业与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第三节农业事业支出
第四节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第二章城市维护支出
第一节市政设施维护支出
第二节环卫设施维护支出
第三节园林绿化设施维护支出
第四节消防交通设施维护支出
第三章教科文事业支出
第一节教育事业费
第二节科学事业费
第三节文体广播事业费
第四章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支出
第一节社会救济和福利支出
第二节抚恤和安置支出
第三节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第四节医疗卫生支出
第五章行政管理支出
第一节行政管理费支出
第二节公检法司经费支出
第六章其他支出
第一节财政补贴支出
第二节基金预算支出
第三节民兵事业费支出
第四篇预算和国库管理
第一章预算管理
第一节预算编制概况
第二节单式、复式预算
第三节零基预算
第四节部门预算
第五节预算审批
第六节预算执行与监督
第七节决算编审
第八节预算信用等级分类管理
第二章国库管理
第一节国库管理机制
第二节收缴分离
第三节国库单一账户
第四节国库集中支付
第五节政府采购
第三章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第一节预算外资金收支概况
第二节专户储存和融通周转
第三节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节清理整顿和规范收费
第五节票据管理
第四章国债、贷款、周转金及专项资金管理
第一节国债管理
第二节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管理
第三节外国政府贷款管理第三节外国政府贷款管理
第四节贷款担保管理
第五节周转金及专项资金管理
第五章其他财政管理
第一节彩票发行管理
第二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第五篇行政和企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章工业企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节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节支持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三节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
第四节工业企业财务管理
第五节公交及公用事业补贴
第六节企业其他财政财务管理
第二章商业企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节发展商业财政政策
第二节主副食品及市级商品储备政策
第三节城镇居民价格补贴
第四节专项资金管理
第五节商业金融等企业财务管理
第三章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节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
第二节城市维护财政财务管理
第三节专项资金管理
第四章行政政法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节机关、团体财政财务管理
第二节监狱劳教单位财政财务管理
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第五章教科文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节教育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二节科技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三节文化事业财政财务管理第三节文化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四节体育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五节计划生育经费财政财务管理
第六章卫生医疗与社保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节卫生医疗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二节社会保障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七章农业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节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财务管理
第二节农业专项资金管理
第三节水务财政财务管理
第四节国营农场和农业企业财务管理
第五节农村税费改革
第六节财政支农有关政策
第六篇综合性财税政策
第一章浦东开发开放财税政策
第一节财税体制
第二节建立浦东发展基金
第三节支持重大建设项目财税政策
第二章国有工商企业改革财税政策
第一节国有工商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财税政策
第二节股份制企业试点财税政策
第三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税政策
第三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财税政策
第一节发展高新技术财税政策
第二节加大技术开发费投入力度
第三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财税政策
第四节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
第四章房地产市场发展财税政策
第一节住房制度改革财税政策
第二节发展房地产市场财税政策
第五章环境综合治理财税政策
第一节“三废”污染企业迁建治理财税政策
第二节苏州河及其他水环境综合治理财税政策
第三节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治理财税政策
第六章就业、再就业财税政策
第一节待业人员就业财税政策
第二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财税政策
第三节残疾人员再就业财税政策
第四节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就业财税政策
第七章教育、科普、文化发展财税政策
第一节教育改革发展财税政策
第二节科普事业发展财税政策
第三节文化发展财税政策
第八章重大专项财税政策
第一节筹办世博会财税政策
第二节危棚简屋改造财税政策
第三节“94专项”财税政策
第四节应对突发事件财税政策
第七篇会计管理
第一章企业会计核算管理
第一节企业会计具体准则
第二节企业会计制度
第二章个体、村集体经济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管理
第一节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
第二节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第三节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第三章经济业务会计核算
第一节涉税改革相关会计核算
第二节金融改革及证券、期货相关会计核算
第三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及企业改制会计核算
第四节住房基金、社会保险和农业综合开发会计核算
第四章预算会计管理
第一节财政总预算会计
第二节机关事业单位预算会计
第五章会计监督管理
第一节会计检查
第二节会计报表审计
第三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第四节内部会计控制
第五节会计人员委派
第六节代理记账机构管理
第六章会计人员管理
第一节会计证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第二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
第三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第四节会计荣誉证书和表彰
第七章会计电算化管理
第一节软件评审
第二节应用验收
第三节培训、考试
第八章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第一节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第二节注册会计师管理
第三节注册会计师协会
第八篇税制税种
第一章流转税类
第一节增值税
第二节消费税
第三节营业税
第四节车辆购置税
第五节产品税
第二章所得税类
第一节国营企业所得税
第二节国营企业调节税
第三节集体企业所得税
第四节私营企业所得税
第五节企业所得税
第六节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第七节个人收入调节税
第八节个人所得税
第三章财产行为税类
第一节印花税
第二节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三节房产税
第四节车船使用税
第五节屠宰税
第六节牲畜交易税
第四章特定目的税类
第一节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二节土地增值税
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第四节特别消费税
第五节烧油特别税
第六节奖金税
第七节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第五章农业税类
第一节农业税
第二节农业(农林)特产税
第三节耕地占用税
第四节契税
第六章出口货物退(免)税
第一节出口退税管理模式
第二节出口退税范围
第三节出口退税率
第四节出口退税计算办法
第五节出口退税认定
第六节出口退税申报单证管理
第七节出口退税年度清算
第八节出口退税稽核与检查
第九节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
第十节培训和分类管理
第九篇税收征管
第一章税收管理体制和征管模式
第一节税收管理体制
第二节征管模式
第二章税收管理信息化应用
第一节征、管、查三分离计算机应用
第二节征管新模式信息系统应用
第三节强化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第三章税务登记和税收户管
第一节税务登记
第二节税收户管
第四章纳税申报和纳税服务
第一节纳税申报
第二节纳税服务
第五章税款征收和征收方式
第一节税款征收
第二节征收方式
第六章不同经济(经营)类型征收管理
第一节国有经济征收管理
第二节集体经济征收管理
第三节私营经济征收管理
第四节个体经济征收管理
第五节租柜、联销、承包经营征收管理
第六节临时经营征收管理
第七章发票管理
第一节发票种类和适用范围
第二节发票防伪和印制
第三节发票设置和使用
第四节发票填开和代开
第五节发票领购和保管
第六节发票鉴别和鉴定
第八章计会统票管理
第一节税收计划
第二节税收会计
第三节税收统计
第四节税收票证
第五节重点税源管理
第九章注册税务师行业管理
第一节税务咨询代理
第二节注册税务师管理及注税协会
第十篇税务检查
第一章稽查制度和职能
第一节稽查制度
第二节稽查职能及沿革
第二章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第一节大检查领导成员
第二节大检查内容范围
第三节大检查规定
第四节大检查实施
第三章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
第一节日常检查
第二节专项检查
第四章案件查处
第一节大案要案查处
第二节重大案件协查
第五章整顿规范税收秩序
第一节打击利用发票犯罪专项斗争
第二节集贸市场专项整治
第三节加油站专项整治
第四节汽车市场专项整治
第六章税务检察和税警合作
第一节税务检察
第二节税警合作
第十一篇涉外财税
第一章涉外税类
第一节工商统一税
第二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第三节个人所得税(涉外)
第四节城市房地产税
第五节车船使用牌照税
第六节涉外税收收
第二章涉外税收征管
第一节涉外税收征管沿革
第二节涉外纳税人
第三节涉外纳税申报
第四节涉外发票管理
第五节涉外税务检查
第六节审核评税
第七节涉外税务审计
第八节国际间反避税
第九节税收情报交换
第三章涉外财政管理
第一节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
第二节财税对外交流
第三节非贸易外汇管理
第十二篇信息化建设
第一章机构、规划
第一节职能机构
第二节规划策划
第二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设备配备
第二节局域网
第三节城域网
第四节“金税工程”网络
第五节“电子财税”政务网
第三章财政信息化
第一节会计统计信息化
第二节预算信息化
第三节“金财工程”
第四节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及其他应用
第四章税务信息化
第一节税款征收信息化
第二节税收征管信息化
第三节“金税工程”
第四节出口退税及其他应用系统
第五章行政管理信息化
第一节公文办理系统
第二节财税法规信息库
第三节办公自动化
第四节财税网站
第六章信息化管理制度及信息安全保障
第一节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二节信息安全保障
第十三篇财税法制
第一章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清理
第一节规范性文件制定
第二节规范性文件清理
第三节参与国家、全市涉及财税的规范性文件制定
第二章财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第一节行政审批事项清理
第二节财税行政许可规定及检查
第三章财税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第一节财政监督检查
第二节税收执法检查
第四章行政复议、诉讼和听证
第一节行政复议
第二节行政诉讼
第三节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听证
第五章其他管理规定
第一节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
第二节协查规定
第六章法制宣传教育
第一节税收宣传月活动
第二节法制教育
第十四篇规划科研
第一章财税规划
第一节中长期规划(计划)
第二节调研、预测分析和课题管理
第三节重点课题研究
第二章财税科研
第一节科研项目
第二节专著与报刊
第三节学术团体
第三章修志编鉴
第一节编纂财税志
第二节编纂财税年鉴
第三节读志用志
第十五篇机构队伍
第一章财税机构
第一节市局机构
第二节财税分局机构
第三节区县税务机构
第四节直属事业单位和代管机构
第五节机构改革和调整
第二章人事管理
第一节编制与录用
第二节任免与轮岗
第三节考核与奖惩
第四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第五节离退休人员管理
第六节人物传略
第三章教育培训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学历和专业教育
第四章纪检、监察、巡视
第一节干部廉洁自律
第二节纠风工作
第三节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第四节党风廉政专题教育
第五节规章制度
第六节巡视工作
第五章机关党委和工会、共青团、民主党派建设
第一节直属机关党建
第二节市财税工会
第三节共青团建设
第四节民主党派
第六章行政管理
第一节会议管理
第二节信息公开
第三节档案管理
第四节信访和意见提案办理
第五节财务管理
第六节保密、安全管理
第十六篇财税区县局、分局、直属事业单位概况
第一章区县财政局概况
第一节浦东新区财政局
第二节黄浦区财政局
第三节卢湾区财政局
第四节徐汇区财政局
第五节长宁区财政局
第六节普陀区财政局
第七节静安区财政局
第八节闸北区财政局
第九节虹口区财政局
第十节杨浦区财政局
第十一节宝山区财政局
第十二节闵行区财政局
第十三节嘉定区(县)财政局
第十四节南汇区(县)财政局
第十五节奉贤区(县)财政局
第十六节松江区(县)财政局
第十七节金山区(县)财政局
第十八节青浦区(县)财政局
第十九节崇明县财政局
第二章区县税务局概况
第一节浦东新区税务局
第二节黄浦区税务局
第三节卢湾区税务局
第四节徐汇区税务局
第五节长宁区税务局
第六节普陀区税务局
第七节静安区税务局
第八节闸北区税务局
第九节虹口区税务局
第十节杨浦区税务局
第十一节宝山区税务局
第十二节闵行区税务局
第十三节嘉定区(县)税务局
第十四节南汇区(县)税务局
第十五节奉贤区(县)税务局
第十六节松江区(县)税务局
第十七节金山区(县)税务局
第十八节青浦区(县)税务局
第十九节崇明县税务局
第三章市财税分局概况
第一节市财税一分局
第二节市财税二分局
第三节市财税三分局
第四节市财税四分局
第五节市海洋石油税务分局(国税总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上海分局)
第六节市对外税务分局
第七节市财税五分局
第八节市税务局稽查大队
第九节市财税监督稽查局
第十节市财税六分局
第十一节市财税七分局
第十二节市财税八分局
第十三节市财税监督稽查一局
第十四节市财税监督稽查二局
第十五节市财税监督稽查四局
第十六节市财税监督稽查五局
第十七节市财税监督稽查六局
第四章直属事业单位概况
第一节市财税科研所
第二节上海市财经学校
第三节上海财政税务职工大学
第四节上海市财政税务信息中心
第五节上海财政证券公司
第六节市财政六分局
第七节上海公正会计师事务所
第八节上海市会计事务服务中心
第九节上海上瑞会计师事务所
第十节上海金隆信息交流中心
第十一节上海市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心
第十二节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
第十三节市财税票据中心
第十四节上海市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
第十五节上海市财务会计管理中心
第十六节市财税机关服务中心
第十七节市国库(部门资金)收付中心
第十八节上海市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
第十九节上海市财政税务干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