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上海教育经费配置结构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坚决落实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并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渠道,努力实现教育经费投入总量逐年增加。
1.持续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教育投入1206.1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市级财政教育投入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区级财政教育投入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7.3%。
2.优化本市公办高校本专科学费形成机制。为拓宽教育经费来源,优化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履行成本监审、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价格听证、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基础上,经市政府同意,2023年4月,我们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印发了《关于优化本市公办高校本专科学费形成机制的通知》。主要内容为:一是优化学科分类收费,按照学科相近、成本相近原则,将普通高校学科门类归并为“文科类、理工体类、医学类、艺术类”等四大类分类收费。二是调整学费基准标准,文科类、理工体类、医学类、艺术类基准学费标准最高分别不超过6500元/生·学年、7000元/生·学年、7400元/ 生·学年、13000元/生·学年。各公办高校在基准学费标准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学费标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费标准可在基准学费标准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三是建立定期成本监测制度,市教委牵头开展年度成本调查,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定期成本监审,及时了解掌握公办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变化情况,开展政策跟踪评估,适时启动调整程序。同时,优化形成机制保障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资助政策,提升经费使用效益,持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3.推动市属高校提高办学经费多元筹资能力。一是持续推进社会捐赠财政配比政策。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大部分市属高校都设立基金会,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投入。二是引导和支持高校更加主动对接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所需,强化与行业、产业、区域的合作,开展高质量产教融合,形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展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平台等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更多社会资源投入。
二、关于“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建议
1.建立义务教育生均基本标准体系。2017年起,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若干意见》和上海市教委等9部门印发的《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暂行)》,在基于全市基本统一的校舍建设标准、学校配置(设施设备)标准、教师队伍配置标准和教师收入标准的基础上,我们配合市教委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2.制定本市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基本标准。为切实办好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提高本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促进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意见》精神,2021年,我们配合市教委研究制定了本市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3.完善基础教育经费统筹机制。着眼于推进落实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本市不断完善基础教育经费统筹机制,加强市级财政教育资金统筹,加大市对区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增量资金综合考虑郊区生均经费水平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差异、区教育投入努力程度和学生人数规模等因素,安排用于郊区发展基础教育,统筹城乡、区域间教育协调发展。
三、关于“加大对人员经费的投入”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待遇,从2009年率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市级机关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并建立教师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统筹协调好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高中等其他学段教师的收入水平关系,加强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主体的责任落实,完善内部考核体系,凸显收入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四、关于“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建议
1.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一是着力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强化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二是推动市教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教育经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序推进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报、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信息公开等各项工作,组织市教委等相关部门按照统一的绩效指标结构和要素,研究制定对应的分行业、分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推动绩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建设。三是全面推进成本绩效管理试点,2023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指导市教委完成“市属公办高校大型维修”项目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为有序安排分年度预算、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奠定基础。
2.持续推进市教委部门预算重大专项改革。着眼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形成适应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制度,持续深化部门预算重大专项投入机制改革,加快取消各类“散、小、杂”专项,聚焦重点,保障国家和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
3.强化经费投入监测和投入政策研究。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意见》精神,本市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教育经费投入监测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动态监测工作机制,更加注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测,确保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充分发挥教育投入助力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教委,严格落实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加强政策设计和制度设计,将成本绩效贯穿在教育经费使用的全流程中,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