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财税改革,加强各项财税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和与其他领域改革的相互衔接,着力发挥财税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深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支出优化整合力度,将财政支出的聚焦保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支持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上来,鼓励和支持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PPP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加大在养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和体育等重要民生领域实施凭单制购买公共服务的推进力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着力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努力为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坚持民生优先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支持和促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体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民生托底,不断增强民生保障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深化市区两级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围绕加快构建权责利清晰、更加有利于调动市和区两个积极性的财税管理体制,适时出台本市推进市区两级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适度加强市级统筹职责,逐步理顺市区两级政府的专有事权、共有事权;按照国家将要陆续出台的有关深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本市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条件成熟一项、推进实施一项;结合国家正在制定的“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和“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在保持现有市和区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完善市与区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着力从财政体制上调动各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着力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市对远郊纯农地区、生态保护区域和经济相对薄弱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改革完善专项转移支付机制,严格控制新设专项,整合优化专项转移支付。三是深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机制改革。按照“先定中期财政规划后编年度预算”的原则,探索适当提前编制中期财政规划,逐步将年度预算置于中期财政规划的框架之中,切实提高年度预算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按照“先定政策再排支出”的原则,拟出台的增支事项要做好与中期财政规划的有机衔接,制定延续性政策要统筹考虑以后若干年度的预算安排;按照“先有项目后安排预算”的原则,结合落实“十三五”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聚焦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各区和各部门加强项目储备,着力加强中期财政支出项目库建设;按照统筹“四本预算”的原则,逐步推动实现政府预算跨年度的统筹联动安排。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从2017年1月1日起,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排污费”“水资源费”的以收定支、专款专用规定,对相关领域支出予以统筹保障;加大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推进力度,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调整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并统筹使用,对相关支出予以统筹保障;进一步将当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提高到22%,统筹用于补充增加本市社会保险基金。四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改革。结合深化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工作,进一步摸清本市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特别是房屋占有、使用情况,对房屋出租出借及其收益实施有效监管,并加快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为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公物仓”提供全面、完整、准确的资产信息;推进分类制定通用资产和专用资产配置标准,着力完善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职相适应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鼓励和支持采取多单位、多部门的共享共用方式,加快建立完善的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按照“先易后难、市区联动、逐步推开”的原则,选择房屋等部分通用资产先行开展“公物仓”管理改革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范围,着力构建先从“公物仓”统筹调剂、不足部分再由年度预算新增安排、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五是深化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改革。根据国家有关三年内完成债券置换的目标要求,将本市存量政府债务中可置换部分置换成政府债券,进一步降低政府债务成本;结合深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改革和市场变化情况,继续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平台、财政部国债发行系统和财政部上交所政府债券发行系统发行本市地方政府债券,有效减轻市区两级政府融资压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滚动项目库,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工作,确保发债后尽快形成支出;加强债务全口径管理,厘清政府和企业责任,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将政府负有中长期财政支出责任事项纳入监测范围;贯彻国务院《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结合上海实际,制定本市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的风险评估、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试行编制本市2016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努力为下一步在全国范围的扩大试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六是深化税费改革。认真做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总结评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税收负担,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重点梳理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相符合的不合理收费,着力加大清理规范和降费力度,完善涉企收费监管机制,加快建立科学规范、依法有据、公开透明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