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当前位置: 专题 / 2021年本市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文章来源:上海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1-03-26| 字体: | 收藏本文| 打印| 关闭本页

1.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五个重要”目标定位,加快落实临港新片区企业所得税和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两个15%”优惠政策和洋山国际船舶登记实施退税政策,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推进制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继续保障好进博会顺利举办,落实进口环节税收免征政策的常态化管理,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支持绿色基金公司开展项目投资,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保障落实新开发银行正式入驻总部大楼。

2.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加大对重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入力度,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户上海,支持重大项目试点探索“揭榜挂帅”“军令状”等攻关组织实施机制。研究新一轮上海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财税支持政策和新一轮张江专项资金支持政策,研究修订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有关管理办法。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改革,推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快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创新载体。

3. 积极支持“五个新城”建设。助力优化市域空间格局,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分区域、分类型加紧研究“五个新城”政策,用好存量政策,研究增量方案,推动集聚配置更多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建设优质一流的综合环境,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4. 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发展等领域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加快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和企业技术改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持发展“五型经济”,推动企业做强产业链、发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和发挥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5. 激发市场内需潜力。鼓励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运行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公共能力及公共安全、郊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民生建设领域的重大项目投入力度。营造最优消费环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探索与免退税购物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制度安排。助力“五五购物节”等各项促消费活动,支持新品首发活动、夜间经济活动、老字号活动等购物节重点项目,进一步支持跨境电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释放经济内需潜力。

6. 助力推进人才战略。深入研究人才财税支持政策,助力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厚植人才优势,支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基础研究等领域大规模人才引进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