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导向,进一步促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1. 全力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全力做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资金保障,支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支持稳妥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公共卫生“20条”,支持实施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助力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常规防护物资储备和专业医用物资储备“两张清单”,加强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
2. 支持“两张网”建设。深入推动“两张网”融合发展,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完善公共数据治理运营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体系建设,加快打造“网购型”政务服务城市;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加大对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建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强化对上海城市治理的支撑。
3. 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持经济数字化,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项目、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支持生活数字化,助力开展教育信息化行动、构建智慧化健康服务体系、文旅场馆智慧化升级、新建智能新型社区基础设施等,提供更多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支持治理数字化,推动城市治理模式数字化、精细化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4. 推动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着力“补短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研究设立本市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做好长江十年禁捕保障工作。支持培育全社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节约型机关等重点领域绿色创建工作,支持城市治理项目,推进美丽街区建设,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支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和分类收运、处置系统,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5. 助力平安上海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能力,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安全体系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市场监管防控体系,推动完善重大活动应急机制,促进提高超大城市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筑牢城市安全底线,提升城市韧性,切实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