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改革攻坚,加快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
持续加强财源建设。在财政运行紧平衡的情况下,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市区共同努力,全力保持财政收入回暖向好势头,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收入,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费”。深入夯实财源基础,结合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加强对企精准化引导服务。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禁止扶持政策与税收直接挂钩。强化各部门和单位主体责任,督促部门和单位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财政资金以及非财政拨款收入。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撬动作用,放大资金集成效应。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动事前绩效评估、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和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市区主要预算部门全覆盖、重点政策和项目全覆盖、结果应用全覆盖”,加强重点领域成本管控,进一步强化结果应用,稳步推进公共服务标准、成本定额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建设。积极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将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促进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有效提高。全面推广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快建设智慧财政,推动一体化系统从“能用”到“好用”“管用”转变。
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继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优化完善区以下财政分配体制,规范加强区以下财政管理。继续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落实健全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行动方案,拓展政府采购数字技术应用。完善公物仓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健全预算执行常态化监控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 强化政府债券发行使用管理,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和代理记账行业建设,推动提升行业执业质量和服务能力。持续加强财会监督,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中央决策部署和本市重点工作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