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当前位置:专题 / 2025年本市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27| 字体: | 收藏本文| 打印| 关闭本页

  促进发挥国家战略牵引力。运用专项扶持、地方政府债券、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持续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持续落实临港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专项资金等,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浦东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修订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增强国际航运中心功能。

  支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力。持续出资支持千亿级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进一步加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产业链攻关等,加大技术改造政策实施力度,支持企业开展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产业加快优化升级。支持新型工业化,运用“智造空间”专项转移支付,鼓励各区推进“工业上楼”。支持张江、大零号湾等未来产业先导区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培育产业生态和产业集群。安排金融发展资金,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升投入效率,支持在沪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支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聚焦战略前沿领域加大投入,结合设立未来产业基金,强化政府投资基金与财政经费投入联动协同。健全“揭榜挂帅”“赛马制”“里程碑”等新型组织和财政资助机制。研究完善科技创新全链条、全流程组织管理机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支持实施新一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培育建设高质量孵化器。

  持续发挥教育人才支撑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级,通过建设原始创新高地、布局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支持高校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建强校内技术转移机构,促进大学科技园功能提升,实现校内科技成果及早发现、高效转化。加大均衡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深入实施市级人才计划,优化支持方式,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各类高层次人才集聚能级,支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优化人才安居保障机制,营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