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当前位置:专题 / 2025年本市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27| 字体: | 收藏本文| 打印| 关闭本页

  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和“四本预算”,按规定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对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分类分档比例进行优化调整,大力开展财源建设,保持财政平稳运行。统筹财政拨款、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转移支付等多渠道资金,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切实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我市重点工作落实落地。优化完善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深入实施公物仓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从严从紧控制各类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领域保障。深化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健全完善预算执行常态化监控机制,建立财政运行监测平台,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督促加快执行,确保资金早分配早使用早见效。

  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导向。强化事前绩效评估,把好前置审核关。把成本绩效管理理念与方法深度融入财政预算管理全过程,提升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质量,加强常态化管理,建立健全事前功能评估、成本定期分析、定额动态调整、预算优化安排机制,提升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质效。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推进城市保障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事项的成本绩效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

  进一步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国家规定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优化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积极作用。加强财会监督,组织开展对国家和本市重大决策部署及财经纪律贯彻落实情况、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零基预算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持续完善转移支付体系,进一步规范区以下财政管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税费等改革任务。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财税改革在沪先行先试,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贯彻落实国家总体部署,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指导试点地区持续深化改革,切实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