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当前位置:专题 / 2025年本市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支持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27| 字体: | 收藏本文| 打印| 关闭本页

  支持优化就业服务和社保体系。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联动。持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精准帮扶力度,综合实施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等政策。优化职业技能提升支持政策,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合理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托育服务资源布局,持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支持特殊群体常态化帮扶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织密织牢本市民生“保障网”。

  推进落实健康上海行动。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高质量发展。优化政府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方向,支持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支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管理创新,提升本市医院临床研究能力。支持启动实施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生育补贴制度,支持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多元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农业农村发展有关要求,重点聚焦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美乡村建设、农村集体经济提升,着力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实施新一轮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进一步放大“政银保担”四方合作政策效应。继续保障好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促进提升人民生活安全保障能级。支持全面构筑城市安全预防体系,筑牢城市安全底线,助力提升超大城市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支持智能技术为城市治理赋能,推动建立健全数字化响应平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支持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支持发挥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优势,持续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人才队伍和研究基地建设保障水平,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高地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加快上海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支持各类文化全面繁荣发展。保障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办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上海旅游节等重大文旅活动,助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进一步落实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保障全民健身公共资源扩建,持续完善全民健身财政经费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