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人口老龄化、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扩大内需、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金山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加快推进金山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一、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金山区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2011年,创建8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建成4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为6万多名农村老人提供“为老助浴”服务;按时发放高龄老人营养费补贴;建成区第一社会福利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2011年共安排居家养老服务经费2524万元,比上年增长40.85%,为73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012年继续增加投入,共安排居家养老服务经费2918.61万元,净增服务对象300名,服务老人达7600名。
二、建立资金直拨制度
在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金山区财政局发现,资金由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各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人员自上而下逐级发放,效率不高。从2011年4月起,实行区财政国库直拨制度后,逐步改变原有拨付流程,将原来由各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交发放人员名册,经区民政局汇总审核后提交区财政局的程序,改为由国库统一以“一卡通”形式发放至个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标志着金山区民生资金将逐步构筑国库、银行、个人三位一体的“国库直拨通道”, 进一步强化养老专项资金规范管理。
三、建立联合考评制度
2011年起,金山区民政局、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由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财政局相关科室、财务人员组成考评小组,并抽调街镇对口单位相关人员参加,采取听汇报、看档案及账簿材料、抽查上门测评(服务对象及家人)等方式,对全区15家助老服务社有关助老员服务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评。通过考评,切实推动居家养老质量的提高和工作水平的提升。
下一步,金山区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管理制度,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年内委托中介机构完成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