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普陀区财政局 | 发布日期:2012-12-19 | 字体: | 收藏本页 | 打印 | 关闭

  普陀区作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中小微企业占区域企业总数的92%,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区融资服务平台——“长风金融港”为依托、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企业发展阶段为区分,通过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融资服务平台体系,对区域发展重点领域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扶持,不断扩大财政、金融对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辐射效应。

  一、股权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平台

  对发展势头良好、具备上市可能的优势企业,通过推介会、专题辅导、设立政府引导的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积极引导股权投资企业对其进行跟踪对接,支持企业改制与上市,并对企业上市中的费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截至2012年9月底,全区股权投资企业达到88家,注册和募集资金规模达到122.7亿元,1-6月对外投资36亿元,对区内20家拟上市企业(其中9家完成股份制改造,有签约意向的4家)进行跟踪对接。

  二、企业互助融资平台

  对已具有一定规模,自身实力较强的企业,设立区中小企业互助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无抵押小额贷款,实现3个工作日内快速审批放款。2012年完成了《普陀区中小企业互助融资平台管理办法》,成员企业从19家扩大到约50家,授信额度从按保证金1:1的比例提高到1:2的比例,贷款担保总额度达到1.5亿元,单户贷款(授信)最高额度从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平台

  对具有发展潜力、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信用担保贷款并给予限定贷款利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等优惠政策。截至2012年9月底,累计受理贷款申请12.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占48%、现代服务业企业占2%。同时,积极创新反担保方式,安排3000万元设立区国有公司(产业投资公司)反担保融资平台;在天地软件园实施园区反担保,形成“园区推荐、银行融资、第三方担保、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模式;在全市首创合同未来收益权质押,鼓励引导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融资;试行知识产权质押等,为企业寻求第三方担保开辟有效途径。

  四、小微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平台

  对成长空间较大、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在全市率先开展小微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工作,引导信贷资金向符合产业导向的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倾斜。制定《关于开展普陀区小微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与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农商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投保等开展信贷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无抵押小额贷款。目前已有50家企业通过审核,批准贷款金额5450万元。

  五、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

  2009年1月,上海普陀宝祥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是中心城区首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2010年10月,上海普陀延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12月,第三家——上海普陀华盛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截至2012年9月末,上述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累计发放贷款107035万元,累计放贷笔数608笔,其中面向小微企业累计贷款金额64907万元,累计贷款笔数309笔;面向创业企业累计贷款金额2671万元,累计贷款笔数43笔;面向科技企业累计贷款金额17843万元,累计贷款笔数91笔。

  同时,普陀区努力发挥融资性担保在促进区域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与市融资平台对接,通过市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参股的方式,重点引导地方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服务。2012年6月,普陀区首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上海仲盟融资股权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