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创新多元投入方式 支持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文章来源:上海市财政局  |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4日

  为推进上海“生态之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市创新财政多元化支持方式,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建设财力、市级绿化基金和中央资金合力,推动着力构建“公园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框架体系。

  一是推进公园城市体系建设。推动上海市“千座公园”民心工程实施,围绕“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目标愿景,上海近年来持续提增公园数量,做好“+公园”,逐步形成布局均衡、形态合理、特色鲜明的城乡公园体系。目标到2025年底,累计新增各类公园360座,全市公园数量达到1000座以上,形成布局均衡、配置合理、特色鲜明的城乡公园体系。实施专项扶持,通过市级绿化基金对口袋公园(街心花园)按照建设标准给予补助,计划支持新建“小、多、匀”的口袋公园245个,缓解全市公园绿地布局盲点问题。制定“十四五”重点绿化项目补助实施方案,通过市级建设财力支持重点绿化项目59个,提升全市公园绿地的景观品质、服务效能、生态效益。加大对市属公园保障力度,坚持公园姓“公”,扩大开放力度,2020年以来,推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并通过延长开放、提升品质、拓展功能、促进融合共享等方式,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推进森林城市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拓展造林空间,截至2022年底,上海森林面积达189.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8.51%。通过市级林业建设资金安排专项补贴,支持上海林业部门探索建设开放休闲林地,通过完善步道、增加休憩设施、提升林地景观等措施,让“看得见走不进的密林”变成“可穿行的绿洲”。通过市级绿化基金,支持环城生态公园林带体系建设,包括“环上”公园、外环绿道驿站、断点贯通等多个子项目,推动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支持绿道建设,根据项目建设量按照每公里100-120万元进行补贴,有力推动了全市绿道建设,打造城市绿色线性生态空间。

  三是推进湿地城市体系建设。制定专项政策,促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推进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支持崇明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支持探索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上海市正选择一批生态基底好、野生动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栖息地建设和修复工作,市级财政通过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林业建设资金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目前,全市已建有自然保护区4个,野生动物栖息地22个,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支持上海市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综合发挥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市级林业建设资金作用,对重要生态区域治理项目给予补贴,到2025年我市互花米草清除率力争达到95%以上。

分享到扫描二维码